金秋时节,总是值得期待。
走进国家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眼之所见,都是高质量项目密集签约、密集动工、密集建设的火热场景,处处跳动着上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的强劲脉搏。
即使遭遇疫情、洪水的双重考验,宣城经开区这个收获季的成绩单依然亮眼:1-9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财政收入增长5.8%;四大主导产业中,食品医药产业产值增长65.1%,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增长30.3%。
今年以来,这个市本级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驶入发展“快车道”——一个动能积聚的新能源产业链绽放光芒,一个聚才引智的创新空间已经筑就,一个客商云集的投资洼地正在形成。
新能源产业光芒绽放
九月的经开区,刚刚设立不久的新能源产业展厅异常热闹。上海市安徽商会、安徽各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同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的中青年干部等队伍的接踵造访,让这里成为了焦点。
新能源产业展厅备受青睐的背后,是宣城经开区以锂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呈现出产业抢滩、企业集聚、链条完善、产能爆发的良好发展态势。
5年前,宣城经开区新能源企业的数量还是“0”。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聚的成长跨越,这片投资热土仅仅用时5年:
2015年,宣城经开区先后招引兴锂新能源、天时新能源、益佳通电池等9家锂电池产业领域的新能源企业,拉开新能源产业发展序幕;
2016年,引进华威铜箔、浩天新能源等8家企业,进一步延伸锂电池产业链;
2017年,成功签约5家新能源企业,这条魅力十足的产业链再被拓宽;
2018年,引进锦美碳材等3家企业,新能源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9年,天时新能源二期、珠海宏富源签约,五行动力、乾昌新能源、锦美碳材、华威铜箔等企业陆续投产;
2020年,又引进上海红宇、深圳佳维等5家新能源企业。
至此,以锂电池为主导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在宣城经开区初步形成。
目前,宣城经开区已入驻新能源新材料企业约40家,新能源板块中的锂电产业链已基本完善,拥有16家规上代表企业,产品涵盖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粘结剂、铜箔、电解液和终端等各个环节,一定程度上形成就近配套的集群优势。2019年产值达14.6亿元,年均增长65.8%。今年以来,尽管受到疫情影响,16家规上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实现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30.3%。
毋庸置疑,从5年前的起笔,到如今的集聚效益显现,一个新能源产业链正在宣城主城区西部迅速崛起。
这条锂电产业链上,安徽益佳通电池有限公司尤为耀眼。从深圳整体“空运”到宣城,2016年开工建设,2017年正式投产即在当年创产值2亿元,2019年它的新能源叉车电池装机量位列全国第一,新能源船舶用锂电池市场出货量位列全国第二,成为华东第一家获得中国船级社CCS全系统认证的企业,今年5月,其5G产品入围全国首个新基建领域技术产品服务名录,预计今年产值可达5亿元。
“选择宣城,我们来对了!”益佳通公司副总经理杨云求感慨,宣城深度融入长三角,2019年还牵头组建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成功举办长三角地区新能源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和企业交流会,全力推进产业一体化布局和各类高端要素对接,“产业集聚,因聚而变,因变而强,我们对企业在宣城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蓝图已经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放眼未来,宣城经开区将坚定不移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协作,高标准制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力争“十四五”期间新能源产业继续保持现有的高速增长态势,形成百亿以上产业规模,朝向“长三角地区知名新能源特色园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大项目大建设大平台
走进开发区,扑面而来的发展新气象催人奋进——
长三角智慧家居产业园的建设工地上,挖掘机轰鸣作响,工人们有序忙碌,蚂蚁乐居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期10.2万平方米厂房建设正酣;
胜标汽车配件项目的建设现场,4栋标准化厂房比肩而立,通气管道正在铺设,道路建设接近尾声,汽车传动轴配件等即将投产;
2019年底签订框架协议,2020年3月正式投产,从上海整体“搬迁”而来的安徽欢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几十台一米多高的工业机器人灵活舞动着机械手臂……
大建设场景鼓舞人心,大项目推进快马加鞭,更让人振奋的是这样一组数据——
2020年1-10月,宣城经开区新招引项目7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5个,5亿元以上项目9个。长三角项目招引成效显著,74个项目中,57个来自长三角地区,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个,9个5亿元以上项目均来自沪苏浙。
数据背后,涌动的是经开区勃发的盎然生机,是逐步显现的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抢滩布局的集聚效应。
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宣城同时与苏、浙接壤的区位优势,吸引了投资项目接踵而来,“洼地效应”日益显现。
融入长三角,这里已是抢滩布局的热土。
众多投资商成为宣城经开区的“铁杆粉丝”,并呈现出“招来一个、引来一串”的葡萄串效应。
宣城龙虎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2年前,浙江龙虎精工看中经开区良好的区位和投资环境,来到这里创建宣城龙虎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入驻经开区后,体会到这里的真情服务和高效率,总经理陈瑞龙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主动担当起招商引资的“推介员”,先后为经开区引荐了10余个项目。目前已有长特精密锻造、力胜精密锻造2个项目签约落户,其他项目也在有序接洽中。
融入长三角,这里成为资源共享的平台。
2年前的夏天,宣城经开区与松江经开区合作共建协议在上海松江签订。2年来,两地建立常态化干部互访交流机制,合作交流日益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