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2019年,根据全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组建市扶贫开发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承担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不再保留在市政府办公室挂牌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宣城市落实中央、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以巡视、考核、暗访等发现的各类问题整改为抓手,全面发动脱贫攻坚四季攻势,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不断构建防范返贫、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纵深推进全市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7个县市区中承担省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有5个,分别是宣州区、郎溪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2014年全市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09个,贫困人口8.94万人,贫困发生率3.2%,涉及67个乡镇582个村。至2019年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剩余606人未脱贫。旌德县陈长红作为全省唯一的残疾人脱贫先进典型,在中国残联、中宣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举办的全国残疾人脱贫和助残扶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报告。
【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2019年,宣城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统筹推进整改工作。对14个牵头单位持续进行“一对一”督导;通过集中组织和随机抽查,对5个县区开展暗访10余批次。结合专项巡视、国家和省考核反馈问题以及各类暗访督查发现问题,实行一体整改、一体推进、一体解决。宣城市“三个聚焦”整改机制、“一对一”工作指导法和郎溪县“三个一”管理制度、泾县“1+7”工作法等被省委整改办简报刊载。至年底,中央巡视反馈的59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202条整改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国家和省考核反馈问题共48个全部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大排查】 2019年,宣城市将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及饮水安全情况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实行“边排查、边宣传、边整改、边提升”工作机制和“半月一报送、一月一总结”调度方式,县乡村三级干部采取网格化包保,深入67个乡镇582个行政村全面摸清问题底数,确保“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排查出“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出问题1209户,并全部整改到位。推进教育、医疗、住房、水利等重点工程,加强政策跟踪落实,保障贫困人口“应享尽享”。全市资助各学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6449名、发放资助资金989.125万元;雨露计划补偿2351人,356.1万元。贫困人口累计住院享受综合医保16257人次、累计补偿金额达13395万元。所有村均按要求配备村医。旌德县积极探索“健康扶贫+智慧医疗”,《人工智能赋能村医的“旌德模式”》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经典案例。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053户,建设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1处,投入资金4973万元。
【扶贫领域作风建设】 2019年,宣城市持续深化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全市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71个,处理人数102人。集中整治以来,扶贫工作发文、会议数量同比减少50%以上。强化扶贫领域执纪问责,全年全市共查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174起,处理272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56人,移送司法机关2人,涉及金额216.1万元;共32批次通报典型问题50起58人。畅通涉贫信访工作渠道,建立健全扶贫领域信访登记、交办、销号管理机制,全年受理各类涉贫信访舆情14件,所有涉贫信访舆情均认真核查、立行立改、高效办结,实现零暂存、零重访。
【动态管理工作】 2019年,宣城市开展“动态管理精准度提升专项行动”,全市新识别3户8人,自然增加1006人,自然减少4156人。进一步完善防范返贫机制,加强返贫监测,打好政策补丁,全市未发生返贫情况。对收入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边缘户,整合现有政策,建立边缘户台账和包保帮扶制度,切实解决边缘户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化解致贫风险,全市共摸排边缘户1606户3990人。
【扶贫资金项目安排】 2019年,宣城市安排各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2763万元,其中市县两级安排资金15122万元,较上年增加2727万元,增长幅度达22%,增列部分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比例达11.75%。各县区完成扶贫项目备案共482个,全部完工。绩溪县创新资金绩效管理“八步法”,完善扶贫资金全流程监管体系,作为全省三个非贫困县之一,在资金绩效管理工作方面被省通报表扬。推进小额信贷工作,结合贫困户发展需求做到“应贷尽贷”,发放小额信贷1.15亿元,贷款余额1.17亿元,涉及3604户贫困户,设立风险补偿金5341万元。出台扶贫资金“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2019年全市项目库谋划项目3958个,及时调整低效项目102个。
【产业就业脱贫】 2019年,宣城市坚积极推广“四带一自”(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扶贫模式,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园区111个,开展自种自养贫困户1002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3840户,3项任务目标完成率均达100%,获评“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园区”2个、“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合作社”2家、“全省产业扶贫十大家庭农场”1个;坚持“旅游+”发展思路,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以“皖南川藏线”、“皖浙天路”等旅游精品线路为主要脉络,借助《大江大河》等热剧的宣传效应,激活当地景区景点、美丽乡村示范点和传统文化村落资源;加强电商网点运维管理,建设电商便民服务网点87个,综合服务网点18个,带动贫困户参与电商714人次,上行农产品51万余元;村级光伏电站累计到账收益990.51万元,除去土地租金和运维成本(101.81万元)实际分配到户499.9万元,到户分配比例为56.25%;户用(含户户联建)光伏扶贫电站到账收益229.89万元,已全部分配到户。发放就业扶贫资金451.43万元,新增贫困劳动者就业人数499人,建成并正常运维扶贫车间33个,吸纳劳动者678人,其中贫困人口131人,占比达19.3%;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407人,带动贫困户数量1329户,户均增收4722元。2家企业被认定为2019年度省级就业扶贫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宣城市“双基”(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建成项目131个,累计完成投资26.25亿元;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603个项目,完成投资4.36亿元,建设路面575.6公里,年度任务全部提前完成。
【社保兜底扶贫】2019年,宣城市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宣州区、郎溪县、泾县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统一,低保标准为590元/月/人;绩溪县、旌德县农村低保标准为430元/月/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低保人数26228人,特困供养人数3457人。
【生态扶贫】2019年,宣城市发放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贴资金107.3万元,补贴公益林面积7.2万亩,覆盖全市33个乡镇134个村,惠及贫困户8000余人;吸纳贫困户1335人作为生态护林员(信息员、管护员),人均月收入400—500元。
【精准帮扶】 2019年,宣城市优化“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累计制定37095个方案,19万条帮扶措施。组建扶贫扶志宣讲志愿服务队。组织342家非公经济组织结对帮扶171个村,投入资金2470.9万元发展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社会扶贫网,精准对接帮扶需求和社会资源,全市物品和资金对接成功率长期位居全省前列。开展消费扶贫倡议宣传,宣州区结合“虾稻丰收节”等活动增设“消费扶贫爱心认购”摊位。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市结对帮扶舒城县、岳西县、砀山县,支援帮扶财政资金4500万元,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采购帮扶县农产品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