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大事记

2010年

纪录小康工程   2021年06月26日 10:42    作者:中共宣城市委党史地方志室


1月12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示范区包括合肥、芜湖、宣城等9市全境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该《规划》确立了以长江一线为“发展轴”、合肥和芜湖为“双核”、滁州和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布局。宣城重点承接发展基础零部件、机械设备、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建设重要的机械制造和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辉煌20年——宣城撤地设市大事实录》)

1月18日  宛溪河整治一期工程开工,自水阳江大道宛溪河桥至鳌峰大桥段,对长约1.7公里河道及两岸进行综合整治。2006年,在宣城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开发宛溪河的议案》议案。市政府高度重视《关于开发宛溪河的议案》的办理工作,把宛溪河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初,市政府决定将宛溪河综合整治列为市政重点项目,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7月宛溪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拉开序幕,9月启动征地拆迁工作,次年正式开工。一期工程项目包括:响山泛舟公园鳌峰赤壁文化公园和阳江生态公园及六处辅助性游园,宛溪、济川桥、凤凰桥、南门大桥、鳄城外滩、响山公园等。2011年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宣城撤地设市特稿·20年100事》)

是日  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表彰2009年度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直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表彰2009年度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的决定》。2009年全市共新签省外投资项目1142个,协议引资515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含房地产)379.6亿元,同比增长76.1%;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71.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2%,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四,成功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是日  宣城市获“2009年全省民生工程组织实施工作杰出奖”,综合考评位列全省第四。2009年,宣城市立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要求,圆满完成了2009年度省级28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3.2亿元,惠及城乡240万群众,全市民生工程群众综合满意度达96%以上。(《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1月25日  宣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BT投资意向洽谈会在合肥举行。双方就宣城市城建、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BT合作模式进行深入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2月1日 宣城市首届慈善大会召开。会上,为25个少儿白血病患者家庭发放慈善资助款,宣酒集团、绿宝集团、生信铝业、航佳集团、释圣富、释果海法师等单位和个人现场捐赠善款达816万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2月18日  宣城市首届民俗活动周开幕式暨宣州区民俗展演在市区府山广场隆重举行。宣城民俗文化艺术周充分体现了宣城市民俗文化传承。自正月初四至正月初七,各县市区民俗经典、民间工艺在宣城城区倾情绽放。全市各地的民间工艺、土特产品在市区府山广场设置展台进行展示。元宵节,举行了民俗文化周颁奖晚会。(《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3月4日   宣城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2年,按现行资质标准,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达到3家以上,二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达到40家以上,建筑劳务企业达到40家以上,带动新增就业2万人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3月5日 安徽省不锈钢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绩溪。计划总投资为1200万元,建设1500平方米钢结构无损检测实验用房,4500平方米检验中心综合技术大楼、力学强度室、光谱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金相分析实验室、样品制作室。为安徽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县市区的不锈钢产品省级检验中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3月11日   宣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2010年作为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启动年。根据《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改稿)》,初步规划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宣城市建设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美、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3月19日  2010年全市银企对接会召开,共有8家银行、10家担保公司、12家小额贷款公司和近百家企业参加,共推介融资项目340个,融资需求额94.5亿元;现场签约140个项目,合同金额33.52亿元,达成意向61亿元。另外,小额贷款公司衔接3.62亿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3月31日-4月3日  宣城市首期省外创业农民工SYB创业培训班在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举办。此次在外省举办农民创业培训既是宣城市的创新之举,同时开全省之先河。(《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4月1日  宣城市出台《关于做好商品住房团购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商品住房团购的定义、团购的组织、开发项目的团售条件和团购住房的销售管理等都给予了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4月7日  宣城市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暨工业推进大会。   会议强调,工业化是实现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加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提出:通过3至5年的努力,培育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等8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300亿元,亿元以上企业超200户。实现我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目标。(《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4月12日  中国宣纸集团公司正式收到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通知:“红星”牌“五色信笺”和“世博宣纸”被确认为上海世界博览会指定宣纸产品。每一张“世博宣纸”都印有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图案,纸质坚韧、清新典雅、宜书宜画、品质上乘,具有强烈的时代内涵和传世纪念意义。(《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4月26日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联合出台《宣城市领导干部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自2010年4月21日起试行。根据办法规定,领导干部离任时,在单位基本财务状况,未完成的经济事项,尚未了结的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尚未处理完毕的经济纠纷和诉讼,领导干部本人保管和使用、借用公物和公款及其应当移交的贵重物品等方面办理交接手续,明确前后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离任交接资料作为经济责任审计时界定经济责任的重要原始依据。(《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同日   宣城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70名优秀年轻干部,其中副县级领导职位10个,主要选拔40岁以下,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城市规划、环境工程、金融等专业人才;市直单位和县市区60名副科级领导职位,主要选拔35岁以下、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紧缺专业人才。(《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4月28日  宣城市政府出台《2010年城市建设第一批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奖惩办法》和《关于市本级土地收储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工作、任务双包干的通知》,要求:一要强化责任。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征迁安置工作中的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尽好义务。二要合理授权。对征地拆迁安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授予基层单位一定的随机处置权。三要保障利益。一方面要维护群众的合法合理利益,另一方面要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并对顺利推进征地拆迁工作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5月7日  南京军区将宣城市作为国防动员机制和政府应急管理机制衔接试点市,使军地各方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能够协调一致地行动,使军地各种应急力量和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益。(《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同日  宁国市黄花云尖茶叶专业合作社荣获2009年“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该合作社于2007年11月由该市供销社领办并参股组建。2010年有入社成员107人,农民成员占98%,带动农户8000多户。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解决茶农“有茶无市,有市无价”的卖茶难问题。2009年为入社农户户均增收0.8万元。(《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5月7日  影片《春风化雨》在主拍摄地泾县丁家桥镇举行了首映仪式,拉开了全市“千场电影进农村”活动帷幕。《春风化雨》是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王直老人为原型,通过讲述一群留守儿童在助教中心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经历,再现了以王直为代表的支教者的艰辛,赞扬了他们扶助贫弱、支教爱教的高尚义举和无私爱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5月7-8日  2010年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安徽宁国市政队主场对阵北京中信队的比赛在宁国市举行,“棋圣”安徽宁国市政队总教练聂卫平、中国围棋协会主席裁判长王汝南亲临比赛现场,最终,安徽宁国市政队胜出。(《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5月8日  宣城市纪委监察局出台《宣城市纪委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宣城市纪委监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意见》划定:招商引资服务保障的重点是列入市政府重要任务的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关系民生工程以及重要基础设施招商引资项目。重大项目服务保障的重点是投资5000万元以上对本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建设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重大公共投资建设以及关系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5月12日  宣城市召开铁路建设动员大会。2010年至2011年,全市境内将开工建设4调高速铁路,新建里程400多公里,覆盖全市7个县市区,总投资400多亿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5月13日   宣城市召开铁路建设动员大会。会议指出,2010、2011两年宣城市境内将开工建设四条高速铁路,是宣城市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要求,各县市区参照市铁路办的设置,尽快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全面履行铁路建设过程中的协调服务职责。(《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5月15日 宣城市建市10周年宣纸材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特种邮票首发式暨宣城市书法精品展举行。这套宣纸邮票共6枚,浓缩了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的《祭侄稿》和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三大行书,采用传统手工宣纸印制,限量发行,被列为世博会安徽馆展品。(《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5月20日 首届苏商500强(苏州)峰会暨2010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颁奖典礼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宣州区入选“2010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最佳投资环境城市”。“2010年度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包括最佳投资环境城市、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和最具投资价值城市各10个。(《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5月22-24日 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女士一行8人组成的专家考评组来泾,实地考察了丁家桥镇的宣纸、书画纸生产。专家组认为,丁家桥镇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宣纸的发祥地,宣纸、书画纸产业的环境、产销量、品牌、规划和标准符合特色区域的评审要求,决定同意授予丁家桥镇“中国宣纸、书画纸基地”特色区域的荣誉称号。(《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5月24日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宣城市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62家,位居全省第4,省级创新试点企业3家、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1家。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2亿元,增长21.6%;专利申请868项,增长148%。(《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5月27日  宁国市荣获国家绿化委员会评定的“全国绿化模范县(市)”荣誉称号。宁国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跨越。2009年,该市林地总面积达285万亩,森林覆盖率75%,林木绿化率75.5%,城市绿地总面积465.8公顷,绿地率37.3%,绿化覆盖率4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1%以上。实现了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绿荫化的城乡绿化效果,呈现出“绿色满城、城林相依、城水相融”的优美格局。(《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6月10-11日  宣城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举行。本届残运会赛期两天,比赛项目设4个大项8个小项,共有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和市特教中心8支代表队参加,220名运动员参赛。(《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6月17日  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会召开。全市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共72项,涉及国有演艺团转企改制、电影发行放映单位转企改制、文化行政职能整合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等6个方面。(《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6月18日  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带队来宣城市视察铁路建设工作。2010~2011年两年宣城市境内将开工建设四条高速铁路,覆盖七个县市区,宣城火车站将按照3万平方米规模进行扩容改造。陆东福指出,宣城新站的建设要结合宣城地方文化特色,从服务群众出行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综合考虑、科学设计,按照预期规划加紧实施,将新站建设成地标式建筑。(《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6月20-23日  第六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举行。大会期间,宣城市共签约招商项目7个,投资总额约50亿元,有73个项目入选《安徽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册》,并在大会上集中推介。(《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6月24日  宣城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召开宣城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及苏、浙、沪等省市150余位国内外企业家和投资商应邀参加会议。会议现场签约16个,总投资达90亿元。(《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同日  马克思银像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安徽省文物局组织文物专家组对旌德档案局珍藏的一尊马克思银质半身塑像进行鉴定,确定该塑像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是全国唯一的银像,塑像高15.5厘米,重250克,空心浇铸。它的底座正面铸有俄文“卡尔·马克思”,底座下方有两行俄文:第六号,莫斯科铸造。

该银像由肖劲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于1924年10月,从苏联莫斯科学习回国时,带到江西安源路矿。1925年10月,江西安源路矿工会俱乐部主任刘少奇秘书的梅大栋,受党组织派遣,秘密携带这尊银像回到家乡旌德,在皖南开展革命活动。11月,建立皖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旌德三都农民补习学校支部。后党组织遭到破坏,梅大栋被捕。马克思银像则由梅大栋母亲、胞妹、外甥女保存下来。(《辉煌20年——宣城撤地设市大事实录》)

7月13日 安徽绩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绩溪县举行。该项目是安徽省与央企对接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电站位于绩溪县伏岭镇,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安装6台30万千瓦立轴单级可逆混流式机组,总投资81.91亿元,由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华东电网有限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宣城市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绩溪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设计年抽水用电量40.20亿千瓦时,年发电量30.15亿千瓦时。(《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7月28日  宣城市第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该公司是在原宣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股份制改造基础上组建成立的,是宣城市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为宗旨,以辖区内农民、个体经营户和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至2019年,辖1个营业部、26个支行、20个分理处,内设一个普惠金融中心,各项存款余额163亿元。(《辉煌20年——宣城撤地设市大事实录》)

7月29日  宣城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合肥工业大学宣城研究院。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市政府与合肥工业大学将积极争取共同办学和共建宣城研究院,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训与交流。(《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8月1日 宣城电网最大负荷达到101.81万千瓦,创历史最高记录,比上年最高负荷增长9.25%,当天日电量达到1960.19万千瓦时,创历史日电量最高记录,比上年最高日电量同比增长7.87%。(《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8月4日 宣城市举行网络政民互动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全面整合资源,构建责任体系,进一步推动网络政民互动工作的深化和延伸,更加快捷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009年4月以来,市直共有59个单位上线,收到网民建议、意见和咨询投诉6800多条,回复率99.6%。(《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8月7日  宣城市政府出台《宣城市政府投资项目论证和审批办法》,规定:投资额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项目,市发改委只审批项目建议书;5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项目,市发改委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含投资概算)。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审批开工报告。(《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8月9日  宣城市委、市政府“两个争创”(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争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宣城全面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最核心的任务是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两轮驱动的战略。会议强调,开展“两个争创”活动,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同日 宁国市荣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这是该市再度荣膺此项殊荣,且位次较上年提升两位。(《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8月18日   宣城市出台市直单位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工作制度,要求市直单位党政正职不直接分管财务、干部人事和工程项目工作,而经集体研究,授权班子其他成员具体分管,旨在建立“正职监管、副职分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工作机制。(《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同日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603试验基地开工典礼,在广德县誓节镇举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与广德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9月7日 因浙江省龙游县申报“宣纸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遗保护项目,与已取得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安徽省泾县“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形成名称相同的申报项目。文化部专家组会议讨论通过,将浙江省龙游县申报“宣纸制作技艺”更名为“皮纸传统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报国务院审批后公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9月8日   宣城皇宫酒店暨宣城商业街项目举行奠基仪式。   该项目共投资14.4亿元,占地120亩。其中皇宫酒店为我市首个开工建设的五星级酒店。(《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9月12日  宣城百汇商贸物流园项目正式签约。百汇商贸物流园项目集商贸、仓储、堆场、办公、酒店为一体,配套部分住宅。项目分3期进行,1期投资5亿元,占地150亩。(《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9月16-17日  绩溪创建国家生态县通过省级验收。绩溪着力抓好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林业工程、生态工业工程、生态旅游工程、水土保持保护工程、生态人居工程、生态文化工程等7大工程,《绩溪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的59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实施,完成总投资16.3亿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9月24日  由国家农业部、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0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宣州区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广德皖南竹乡百信生态农业科技园项目、宁国市定向竹刨花板加工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11.7亿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9月27日 宣城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并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宣城市从2006年起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1011万亩集体林地,1700多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通过林改,分到农民手中,成为农村发展、农民富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9月28日 宣城市政府与安徽新纽置业集团签订“中国茶府”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6.6亿元,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建成运营后,融原材料销售、茶文化交流、茶产品进出口贸易为一体,将成为全国最大、品味最高的茶叶交易中心。(《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同日 泾县茂林三吴纪念馆建成开馆。位于泾县茂林镇的三吴纪念馆占地264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450万元,历时两年建成。纪念馆共分序厅、吴作人厅、吴组缃厅、吴玉如厅和印象茂林厅五个展厅。(《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0月8日 宣城中学新校区奠基仪式举行。新校区位于水阳江大道以北、敬亭山以南,规划总用地面积18.63公顷。(《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0月10日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荣誉称号授牌仪式”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向全国文房四宝行业最具影响力的10个市、县授予“中国文房四宝特色区域”荣誉称号。其中泾县被授予“中国宣纸之乡”荣誉称号,绩溪县被授予“中国徽墨之乡”荣誉称号。(《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0月14日 迎亚运书法火炬传递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宣城)火种在敬亭山此采集。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和省、市有关领导及来宾出席采集仪式。(《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0月20日  首届广德竹·旅游文化节在广德县体育场隆重开幕。开幕式当天举行了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和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有12个项目开工,总投资约9亿元;40个签约项目协议资金48亿元。开幕式上还进行了文艺演出。文化节期间举办了农特产品展销会和精品旅游线路推荐。(《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0月22日  绩溪农银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该行由中国农业银行牵头出资并控股,是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在全国设立的第四家村镇银行,是安徽省第一家由国有大型控股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同日  安徽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落下帷幕。本届省运会宣城市取得了15.5枚金牌、17枚银牌、25.5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在金牌榜的位置由上届的第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二位,进入全省第二方阵。此外,宣城市代表团还被大会组委会授予体育道德风尚奖。(《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0月24日  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七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高峰论坛发布了2010年度全国百强县市“排行榜”。在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宁国市排在第92位,比去年上升5位,列安徽省第一名。宁国还首次跻身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且名列第8位,成为中部地区仅有的2个县市之一、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0月29日  宣城市城市防洪城东联圩加固达标工程开工仪式在宣州区向阳镇举行。201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投入8000万元,继续对城东联圩上游7.5公里堤防进行加固达标,一次设计,分年实施。(《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0月28日  第二届中国·旌德灵芝文化旅游节开幕。开幕式上,中国旅游协会向旌德县授予了“中国十佳休闲养生旅游县”的匾牌。本届文化旅游节由中国经济林协会主办,旌德县委、县政府承办。旌德县适合灵芝生长的林业用地达91.2万亩,灵芝栽培基地面积达6.2万亩,人工促进野生灵芝面积12万亩,年产灵芝15000余吨,灵芝孢子450余吨。(《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1月11日  《宣城日报》消息,截至10月底,2010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15.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涉及全市7个县市区60个乡镇136个村。(《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1月15日 《宣城日报》消息,泾县被国家列入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并获得专项经费参与学前教育改革。(《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1月底  宣城市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全面完工。全市777个建制村已100%通上了水泥(油)路。整个“十一五”期间,全市“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建设里程达4470公里,超额完成省交通运输厅下达的3914公里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12月2日  《宣城日报》消息,泾县榔桥镇、宁国市梅林镇、宣州区水东镇、郎溪县新发镇、旌德县旌阳镇、广德县四合乡等6个乡镇被省经信委认定为产业集群专业镇,至此,全市拥有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累计已达11个,占全省产业集群专业镇近11%。产业集群专业镇,享受省鼓励产业集群专业镇发展的政策。(《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2月8日 安徽生信铝业集团新厂区举行竣工投产仪式,新厂区面积238亩,总投资2.5亿元。(《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2月22日  2008~2009年度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表彰会议在合肥举行,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全民创业领导小组公布了2008~2009年度全省发展非公经济先进市评选结果,宣城市名列全省第五位。(《宣城年鉴》(2011卷)《大事记》)

12月28日  中国文房四宝及中国书画交易中心开工典礼在宣城市举行。该项目是省“861”重点项目,占地面积204亩,总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8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文房四宝产品加工、展示及销售基地、重要的书画交易基地和国内外书画爱好者交流学习、切磋技艺的平台。(《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12月31日至2011年1月2日  宣城市组团参加第11届安徽名优农产品绿色食品(上海)交易会。本届农交会是宣城市参展规模最大、企业最多、展销产品最丰富的一次交易会,省组委会将C馆全部安排给我市布展,安排展位50个,占全省五分之一。和威集团、五星集团、太阳禽业、华卫集团等4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和48家省级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参展。展销产品七大类别,包括畜禽产品、林特山珍、名优茶叶、优质粮油、保健食品、蔬菜酱制品和特色水产,品种400多个。所有参展产品都是名优特新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我市有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8亿余元,其中,青龙湾生态休闲农业园项目现场签约。在为期三天的农交会上,全市总交易额达400多万元,为历届农交会之最。(《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是年  全市财政收入完成84.7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当年净增24.3亿元,增加额超过了“十五”末当年财政收入总量。“十一五”期间年增幅达到32.3%,是全省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市。财政收入总量在全省位次由“十五”末的第11位,提高到第10位。人均财政收入连续突破1000元、2000元、3000元大关,由“十五”末的764元提高到3048元。(《中国共产党宣城历史大事记(1979-2011)》)

2010年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8.5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8.2亿元,增长2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9.0亿元,增长1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102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1:43.5:38.4变化为16.8:47.2:36.0,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由上年的34.5%提高到38.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9%。调查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 “五涨三跌”。食品类、居住类、医疗保健、烟酒及制品、家庭设备及用品分别上涨6.3%、5.4%、5.0%、1.8%和1.3%,衣着、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类分别下跌5.0%、0.4%和0.2%。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8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1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0.38万人,农业富余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8%。(《宣城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标签:
  • 建党百年